10年專業(yè)筆譯品牌?
10年數(shù)萬場口譯
專業(yè)留學移民翻譯
多語言網(wǎng)站翻譯
89種語言服務
口譯翻譯不單獨是語言表達,還是一種文化活動。“文化,簡而言之,是指 ‘一個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’,包括服飾,飲食,生產(chǎn),教育,法律,政治,風俗習慣,歷史典故以及氣質(zhì)情感,思維模式,價值取向,宗教心態(tài)等諸多因素。 ”翻譯的過程其實就是文化理解與傳達的過程。
語言是文化的載體,翻譯特別是口譯就是利用所學語言進行文化傳播的橋梁。翻譯公司的譯者必須掌握中西文化的共同點及差異,且在翻譯中掌握話語發(fā)生的語境才能進行文化的傳遞與融合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翻譯人員責任重大。
口譯是即時的,瞬間的,現(xiàn)場的,它不光需要速度,更需要質(zhì)量。只有將一方的意思準確地表達給另一方,才能實現(xiàn)口譯的目的。
1、對文化的變譯
深圳翻譯公司對于翻譯,嚴復提出“信,達,雅”,其中,“信”指翻譯要忠實原文,譯文要準確無誤,真實地再現(xiàn)原文的意思。奈達提出了翻譯的“功能對等”原則,他認為,翻譯不是死板硬套地表面對應,而是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。這就相當于嚴復的“達,雅”。一方面,口譯者需要對雙方國家民族文化有清楚的了解,另一方面,要求譯員根據(jù)不同的文化和語境變通地翻譯,這個過程不但需要速度,而且要準確,對不能直譯的地方,口譯人員要靈活變通,才能做到“功能的對等”及“達”。從本質(zhì)上講,口譯其實是文化的翻譯,它不但要求表層詞匯對等,深層文化信息也需要對等。對用直譯就能清楚明白地表達的文化翻譯,口譯者應更多地注重形式上的對等。由于各國民族風俗,價值觀念,歷史背景不同,對容易引起歧義與誤會的文化,譯者需要改變原語的形式達到功能上的對等,如果形式的改變?nèi)圆蛔阋员磉_原語語義和文化,可以采用“重創(chuàng)”這一翻譯技巧來解決文化差異,即將原語的文化內(nèi)涵用譯語的詞匯來闡述和說明。這也可以用文努迪提出的歸化異化來說明。
2、對文化空缺的處理
王佐良先生在《翻譯:思考與試筆》中說:“不了解語言當中的社會文化,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。”相同文化背景的人,由于認知環(huán)境,歷史背景,價值觀念相似,在交談時,就可以省去很多共識性的內(nèi)容,從而易于達到交際目的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,在交際時可能無法形成相同的語言構(gòu)造,這就是文化空缺,文化空缺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,在口譯活動中,就需要口譯者合理處理空缺文化,才能使談話順利進行。
(1)解釋法
解釋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譯原文,而是口譯者對詞,句在上下文中的意思的解釋,通過解釋清楚真實地表達原語信息。如中國人喜歡說“酒肉朋友”,是wine and meat friends? 顯然,口譯者這樣翻譯就會讓人莫名其妙,摸不著頭腦,這時可以通過介紹背景,習俗,典故將其在中國的內(nèi)涵意義解釋出來:”friends that enjoy happiness but can’t share the suffering.” 解釋法是處理文化空缺不可缺少的方法,它能幫助聽話者重構(gòu)信息從而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。
(2)歸化
歸化作為一個重要的翻譯策略,就是要把源語本土化,采取目標語聽者習慣的表達方式傳達原文內(nèi)容。歸化法以聽眾為出發(fā)點,將原語的行為模式納入聽眾的文化中,使聽眾易于理解。比如: “To laugh off one’s head.”翻譯成“笑掉大牙”更符合中國人的文化,若翻成“笑掉頭”就貽笑大方了。又如: “Kill the goose that laid the golden eggs.” 類似于漢語的“殺雞取卵”,所以在翻譯時,將“goose”與“雞”代換。
口譯的過程實際上是語言與文化交融的過程,它是一門選擇性的藝術(shù),翻譯公司的譯者必須掌握好不同國家的文化,不斷提高自身審美觀,才能在忠實原文的基礎(chǔ)上選擇合適的詞闡釋講話人的意思,使交流順利進行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口譯者任重而道遠。